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喜报!我院教师获批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发布时间:2025-08-28   点击数: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院教师杨军军博士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祁连山典型流域植被恢复与冻土退化对基流影响的研究”,资助经费49万元。这是我院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实现了零的突破,是我院整体科研水平的一次重大飞跃,对于进一步带动和激励我院教师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整体实力,支撑学科建设和办学水平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近年来,学院在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中落实学校有组织科研的总体要求,举全院之力组织动员,同时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对我院国基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指导。今后,学院将继续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依托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学院科研团队建设,进一步提升科研动力、激发创新活力,为学院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地理与环境学院 /雷雨田 审核/刘宇峰)


个人简介

杨军军,男,1984年生,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双师型教师,咸阳师范学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负责人。20127月到20138月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从事研究员助理工作;20139月至2016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从事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习;20167月至20178月在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从事土地工程治理方面科研工作;20179月至今在咸阳师范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山地森林生态水文学、城市环境变化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2项省级项目,发表SCICSCD论文等30余篇,授权专利软件著作等7个。

项目介绍

项目针对祁连山黑河上游典型山地流域,借助样地对比调查、长期定位监测、同位素示踪等,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挖掘、地统计学分析以及分布式水文过程建模等方法,以关键气候因子与流域下垫面数据为驱动,阐明干旱区内陆河地表植被和土壤非饱和带结构变化对基流的影响过程和机制,明确以上两因子对河道基流的贡献比例和时空效应,揭示基流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机理,为变化环境下的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动态预测与调控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