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月7日至4月15日,我院地理科学专业2023级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开启了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此次实习跨越四川省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四个区域,实习内容涵盖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通过实地考察,强化了同学们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在峨眉山实习点,通过峨眉山山麓的黄湾地质地貌水文实习路线,实习老师带领同学们观察了盆地、平原、丘陵、低山地貌的特征,讲解了黄湾河流地貌的特点、平原河床与山区河床的区别,观察了河床沉积物、岩性、砾石大小、磨圆度等特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得到了身临其境的理解和巩固。在实习过程中,大家相互扶持、协作共进,体现了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乐山实习点,实习老师从历史渊源、开发建设、地理位置等方面解读了乐山大佛的修建原因,从乐山大佛的结构特点出发,阐释了对大佛起到保护作用的精妙排水系统设计,解析了三江(青衣江、大渡河、岷江)的水文特征及三江汇流与乐山大佛的关系。同学们实地观察学习了乐山大佛地质地貌特征,从砂岩成因、气候条件等方面了解了乐山大佛的风化特征和风化机理。通过带队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让同学们深刻洞察了该区域囊括的自然地理要素的同时,更真切领略到其蕴藏的丰厚地理科学价值与独特魅力。

在都江堰实习点,带队教师给学生讲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自然与时代背景、和自然条件,带领学生领略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组成,讲述了各部分的功能、水利工程原理和意义,见证了古人治水的智慧,让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知识,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在青城山实习点,实习师生对青城山的地质构造、地貌形态、水文环境、土壤类型和植被群落进行了实地考察,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水文学、土壤学和植物学等自然地理知识,与实地观察相结合,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与深化理解。
本次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让抽象理论落地,提升了实践与分析能力。同时,使学生领略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紧密联系与强大力量,拓宽了学生视野,厚植敬畏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怀。(地理与环境学院 文/尚婷 图/郭晓辉 审核/刘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