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至12日,地理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401班35名同学在马新萍、许晓婷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太白山开展了为期7天的土地资源学实习。本次实习以“理解自然要素垂直地带性规律、掌握土地资源调查方法”为核心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化了同学们对土地资源特性的认知,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

实习内容: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实习期间,同学们围绕太白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展开了一系列调查与研究。
1、自然要素垂直地带性观察
太白山海拔高差显著,垂直带谱完整。同学们实地观察了不同海拔段的植被、土壤和气候特征,从山脚的落叶阔叶林(栓皮栎、红桦)到针阔混交林(太白冷杉),再到高山草甸(绣线菊、杜鹃),直观理解了植被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联性。同时,通过土壤剖面采样分析,同学们掌握了山地棕壤、暗棕壤的理化性质差异,并对土壤母质分类(如洪积物、残积物)及风化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土地资源调查技能训练
在野外实践中,同学们熟练运用GPS定位、罗盘测向、地形图对照等方法,完成了典型地质现象(如断层、岩层倾角)的定点记录。此外,同学们还走访了周边村落,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坡地耕作可持续性、旅游开发冲突),并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优化种植结构”等建议,展现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价值。
3、团队协作与成果汇报
实习按5人小组分工,每日汇总数据并绘制图表(如土壤-植被垂直分布简图)。最终,各小组通过PPT或手绘图表展示了调研成果,完成了《太白山土地资源特征及问题分析》报告,内容涵盖数据选用、专业术语应用及问题对策,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实习成效:收获与成长
本次实习取得了显著成效,同学们在多个方面获得了全面提升。通过将教材中“相”“限区”等抽象概念与实地观察相结合,大家深化了对土地资源学理论的理解,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在专业技能方面,90%的同学已经能够熟练使用野外调查工具并掌握报告编写规范,其中部分小组提出的“植被保护建议”因专业性和创新性获得了带队老师的高度评价。更可贵的是,在为期一周的集体行动和夜间研讨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更通过团队协作增强了集体意识和沟通能力,为未来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与展望
本次太白山土地资源学实习圆满完成既定目标,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土地资源调查的核心技能,还深化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带队教师马新萍、许晓婷凭借丰富的太白山带队经验,确保了实习的安全与质量。未来,学院将进一步结合无人机航拍等新技术,提升实习的科技含量与互动性,为同学们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学习体验。(地理与环境学院 文/马新萍 审核/刘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