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课堂讲授,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应根据所任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题、思考题、讨论题、小论文等。
一、每门专业课程应根据其专业性质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的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又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分析能力;既要促进学生勤学多练,满负荷学习,又要防止负担过重。作业布置次数一般为该课程课堂教学时数的六分之一,作业批改次数为该课程课堂教学时数的八分之一,并要求全批全改。
二、作业批改要认真仔细确保质量。每次批改后教师都必须以百分制给出作业成绩并进行登记,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要退回学生重做;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有专门的记载,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讲评。作业批改记录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分依据,应整理装订,妥善保管。
三、学生的平时作业应作为学生修读课程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教师应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对旷课累计超过课程计划学时1/5者、请假(含病假和事假)缺课累计超过课程学时1/4者、完成作业不足3/4者(抄袭作业者视为未交作业)、实践环节未参加者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考核。不具有考试资格而参加考试者,成绩无效。。
四、各系应定期抽查学生的作业,以了解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并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
地理与环境学院
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