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地理与环境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07-06   点击数: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特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和关键。为进一步完善学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把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

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按模块设置为:课堂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野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四部分。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实践和计算机上机实践。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课程所开设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认知和验证性实践教学课时以及单独设置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课程。

现场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

野外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技能训练、科研训练等。

毕业论文(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

(一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

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依托专业教学实验室进行。

1、专业实验教学

1根据教学需要建立专业或课程实验室。目前主要有:测绘与GIS实验室、自然地理实验室和环境分析中心。测绘与GIS实验室下设GIS实验室、遥感分析实验室、测绘实验室3个分室,自然地理实验室下设地质与地貌标本陈列室、气象与水文实验室、土壤实验室、植物地理实验室、天象馆等10个分室。实验教学队伍由专兼职人员组成,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每门课应由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系列实验项目组成;编写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积极探索鼓励学生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课程实验报告和多元实验考核方法控制学生学习的质量,推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结合专业课进行的课内实验必须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并通过实验报告及考试控制学生学习的质量。

(二现场实践教学

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课程内实验和专业实验室提供的专项实践(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内实验由主讲教师负责实施,专业实验(单独设课的实验)由专业实验室负责实施。课程内实验主要由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和综合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旨在巩固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动手能力。单独设课的实验是以若干门基础课或专业课为基础,确定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野外实践教学

建立分层次的野外实习基地体系。通过多年的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构建了由三个层次构成的野外实习基地体系:一是全国性实习基地(满足多学科综合野外实践教学需要,例如成都平原(峨眉山、乐山都江堰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基地,银川平原兰州盆地区域地理与资源环境综合实习基地等;二是区域性实习基地(满足1-2门学科野外实践教学需要,如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地理、土壤地理、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地貌和骊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图、地质等;三是地方性实习基地(满足单科技能与方法训练需要,如咸阳城区段渭河谷地(河流地貌与口镇地层剖面(地质等。

(四毕业论文(设计

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实施。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及保障措施

1、明确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与职责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中心和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工作。

2、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健全实验教学规章制度

按照四年不断线的原则,各专业应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实验教学的安排,学院应结合实验室管理和实践教学的实际,制定、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制度及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等教学文件,使实验教学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实验教学大纲是规范实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文件,各系(教研室)要充分重视并有效组织实验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是实验教学的基本文件,也是实验教学研究设计成果的表现形式,各系(各系)应根据实验教学大纲,优选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或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实验讲义。

实验室要建立完整的实验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实验教学档案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课表、实验开出记录、实验项目一览表、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成绩、实验室开放记录、实验课程软件、有实验课的课程门数、实验总学时数、实验项目数、实验开出率等。数据资料要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档保存。

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积极与对口单位和部门签订合作共建的实习基地协议,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具体项目。各专业要努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相对稳定、质量较高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社会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

4、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而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学生实验成绩评价与考核体系,要特别重视实验过程考核,学生实验成绩应根据阶段性成绩和综合性考核成绩,结合实验纪律综合评定,并有相应记录。非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学生的实验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应占有一定比例。要强化实验教学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的联系,学生通过实验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可折合为相应课程的成绩和学分。

5、加强实践教学研究

实验教学教师应围绕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本专业、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制定实验教学研究计划,定期召开实验教学研讨会,交流经验,推广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实验教学研究的主要范围是:实验室规划建设、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实验软件开发与应用、实验室管理等。

6、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将进一步争取学校的投入,加强实验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大对学生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课外实践活动的支持。加强实验教学网站建设,及时维护和更新实验设备,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地理与环境学院

                                                                                                                                                                                                                                       20227